经历六月份断断续续的小假之后,不知各位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是否还融洽?
青春期已初露头角,不知各位家长是欢喜更多还是烦恼更多?
对于孩子的成长,各位家长是希望孩子长成的模样是“如你所想”还是“如他所是”?
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行。
即将到来的漫长暑假,更是对家长们的考验。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学习
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早晨7点左右开始早读,语文、英语轮流来,早读以大声读出来为好。午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晚上不要超过11点。
上午、下午、晚上,自行安排作业和学习内容。
对于预习任务,我的要求是每一科拿一本练习本,根据这一年来老师上课的方式,自行搜索处理信息,做好笔记。等下学期再与老师的讲解作比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旅行
对于有时间有能力安排一场旅行的家庭,可以在假期安排一场旅行。
1.时间安排
时间若安排在暑假之初,就当成期末的奖励或者一个学期辛苦学习的酬劳。
若安排在中间,可以当成漫长假期勤奋学习的散心。
若安排在尾声,可以当成下学期再接再厉的加油打气。
但是, 只选一个时间段,来回可以一周左右。这个时间段的选择家长和孩子一起商议决定。
2.旅行安排
整体原则:听孩子的!听孩子的!听孩子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无论是旅游地点,还是具体行程安排,一切一切可以尝试让孩子做主。家长们只负责安全保障。
旅行前,孩子选定地点后,给半天一天时间让他自己上网查信息,做好旅游攻略(旅游景点、路线安排,交通,食宿等等),要有初步详细的计划安排。
我的建议是去大的省市, 是名校所在地,很多名校不仅有美丽风光,还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名校氛围,播下心灵的种子。
(我有个学生自述,高一时在三中排倒数五十,高二她妈妈带她去北京参观了北大,立志考北大清华,学习态度改变,虽然后来并没有考上名校,但考上了一本,她从大一就立志将来考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没有那次参观名校的旅行,或许她的结果也大不一样。)
旅游中,无论面对什么具体情况,能让孩子做主的就让孩子做主,除非遇到紧急情况突发状况需要家长安排。即使孩子做的决定在家长眼里并不完美,也不要急着否定。
归来,一起总结,除了谈谈感受,重点谈的是旅行中那些家长觉得还有更好解决之道的地方,一起交流经验。
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觉醒,想要独立自主,想要被人尊重当成大人。其他时间也许很难做到全让他们自己做主,但旅行是放松时间,除了紧急状况,其他事情不妨都听听他们的安排。
一切听他们安排,更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也有益于孩子的学习。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只顾埋首故纸堆苦学知识的旧观念,当今时代对学生提出更大的挑战——不以占有更多的知识为目的,而是在学习一定量的知识后,能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拥有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家务劳动
计划在家的劳动安排,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起床铺被叠被,自己衣物的整理收纳,学会做饭、做菜等等。
尤其是个性懒散的同学,更要学会独立,自立才能自强。
四、体育锻炼。
虽然我们初三才考体育,但这个暑假开始 要进行规范的体育锻炼。无论是报班还是自己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都可以,做好计划。
每天都有体育锻炼的时间,中间也可以穿插体育中考项目之外的锻炼,让孩子每天都有时间出去透气,不要总是待在家里,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和有手机瘾的孩子。
无论是家务劳动还是体育锻炼,不要兴致来了就搞两下,要变成每天的生活内容,养成习惯!
五、吃苦锻炼
对于特别懒散、没有学习动力,家长又有期待的,建议找个机会让孩子吃吃苦。
比如到农村干农活,到工地搬砖……
关键家长要狠得下心来。
青春期是可塑期,一些不良习惯,如果现在不改,将来就更难调整了。
结语:
不要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要给孩子的人生留白,这些“留白”不仅能弥补他们学习能力的不足,更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过去有一种观念,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会变成什么图画全靠父母怎么涂抹,这过分强调了父母的外在作用,也无形中增加了为人父母的压力和焦虑。
现在,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一粒不一样的种子,如果你的孩子是一株玫瑰花,就不要硬把他培养成百合花。可无论是什么种子的成长,除了给予他阳光雨露基本的成长条件外,其他时间我们需要的是等待——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爱孩子,不应该是让他“如你所想”,而是应该“如他所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