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留心观察激发写作灵感

#教育研讨会#

语文离不开写作,写作离不开语文,它们二者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问题是如果你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他们可以滔滔不绝,言无不尽。如果你让他们写一写生活,他们定会叫苦连天,无从下笔。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往往也是空洞苍白、干瘪无味,远不及口头表达得生动自如。怎么就不能“我手写我心”呢?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引领下,我在新课程作文教学新思路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体会,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激发写作灵感。

一、认识观察的重要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只有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体验,并有切实深入的理解、把握,才能谈得上准确地去反映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之所以言之无物,就因为没留心身边的事物,没有去充分地感悟生活,更别说随时随地积累素材了。是的,真正的写作,好的写作,应建立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积累体验之上。因为观察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充分吸收,就无从表达;要想充分表达,就必须集中吸收,所以培养观察能力实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第一步,可学生并不懂得观察的意义。只有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才能自觉地进行仔细、全面、深入、系统的观察,观察的能力才会提高。所以,我会通过“名人谈观察”、“作家爱观察”、“优生与观察”等内容,让学生树立观察的意识。如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对生活观察的结果。以前的教学中,我对观察的重要性没有过多的强调,学生的认识也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学生几乎没有观察的习惯。这一届,我从学生一进中学校门,就给他们讲解了观察的重要性,从孩子的周记中反应,这群孩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强过上几届。

二、掌握观察的方法

光有观察的意识还不够,给予学生一些观察方法的指导,能够使学生有章法可循,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观察:

1.多官运用,全面感受。

全面地、多感官地感知事物是认识、了解事物的基础。所谓“多官运用,全面感受”,就是要对事物的全部内涵作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观察。如观察一朵百合花,不但要指导学生用眼睛看(知晓花的形、色、大小),还可以用鼻子嗅(闻其香)、用手触(摸质感)、用耳朵听(摇一摇,明其声)、用嘴巴尝(嚼一嚼,感其味);这样的描写如朱自清的《春》一样,动用多个感官,让作者有话可写,让读者身临其境。再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人物生活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环境去观察,这样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的观察才能对人物刻画更立体,否则,单就一两个方面去进行观察,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

2.讲究顺序、细致入微。

细致、深入的观察,不是繁琐、不分主次的观察,而是要发现、把握与“众”不同的差异,抓住了与别的事物的不同点,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景物,选好写作点。所以,观察时,还要从不同方位、角度(如平视、正视、俯视、仰视、近视、远视等)、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整体到局部)去观察。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前,我让学生尝试写了一个关于身边所熟悉的人的外貌描写,其他同学来猜猜写的谁,看反映那人的特征没有。多数学生写作是脚踏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写了眼睛写下巴,写了身材又在写嘴巴,哪管你什么顺序不顺序;或者描写是“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身材不胖不瘦”你去猜吧,谁都像,谁都不像。课文里面第9段是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精彩片断“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我让学生学习作家从上到下的写作顺序,如何突出人物“坚韧”的特征,他们才发现自己的作品有多糟糕。当修改的作业交上来时,我看到绝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观察、写作要有顺序,同时写出了被描者与众不同的特征,读出来再让其他同学猜,八九不离十。

3.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写作依赖于观察,但观察若只是一时之趣,就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春天时,让学生在校园或庭院里种些花草,并留心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夏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暴雨前、暴雨时、暴雨后各是怎样的情景……对小动物较为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饲养小兔、小鸟等小动物,平时认真观察,写好观察日记;生活中,各色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都可以成为观察写作的对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要坚持记好观察日记,把写作变成一种习惯,因为记好观察日记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基本功。而记观察日记贵在坚持,要做到把观察体验所得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时时观察,常常写作,动笔就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天天坚持记观察日记的典范。他记观察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逝世前四天,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不是更要坚持了吗?

学会留心,单调的地方也会充满色彩。学会观察,无味的地方也会变得有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我们引路者引导孩子提高认识,掌握方法,五官并用,坚持观察,学生也就不会“谈写色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reloms.com/afhzp/6751.html

冀ICP备2021020411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