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的端阳墨花图端阳清供显真情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在明清时期,大凡绘画大家一般都是全才,不仅善书法、工诗词,而且人物、山水、花鸟画样样皆能。清初王时敏便是这样的一位画家。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今江苏太仓人。曾任明太常寺卿。系山水画“娄东派”创始人。人物、山水、花鸟画皆能,尤善画山水。其作品追求古人法度,仿古变古是其主要特征。著有《王烟客集》《西庐画跋》《烟客题跋》等。

王时敏《端阳墨花图》(见下图),纸本水墨,纵厘米,横51.3厘米,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画上画家自识:“丁酉重五戏墨,西庐老人。”钤“烟客”和“西庐老人”白文方印各一枚。丁酉,为顺治十四年();重五,即农历五月五日,即端午节。画的右下绫边上有吴湖帆收藏题记:“烟客奉常画端午墨花,余凡三见,皆作于丁酉,时年六十六岁……此图下角有王颛庵印,二或三本皆为其儿子与孙子而画,故款署西庐老人,可证也……”王颛庵为王时敏之子。画中铜壶里插满了端午时节盛开的花草,铜壶正中最醒目的是两朵盛开的芍药和几朵盛开的百合花,芍药和百合花的两边是婀娜多姿的夹竹桃,上方是散开的艾叶,艾叶中几朵蜀葵花正含苞待放;而芍药和百合花的下方则是潇洒自如的卷丹花,还夹杂着楚楚动人的山杜鹃。这些花草在整个铜壶里摆放有序、形态各异,仿佛散发着幽幽清香。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以端午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也是历代画家乐于表现创作的。这幅《端阳墨花图》正是王时敏端午节时的戏墨。他将芍药花、百合花、夹竹桃、蜀葵花、卷丹花、杜鹃花、艾叶等放在一个铜壶里,以“清供”的表现形式画出,反映出画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也反映了画家在绘画创作中的一种自然状态和清幽淡雅的文人心境。此画款识名为“戏墨”,实则是一种“率意”。“率意”是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抒发思想情愫、体现其绘画理念的一种创作状态;“率意”的形成往往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创作时所处的文人心态。而这幅《端阳墨花图》就是这种“率意”的体现。王时敏以端午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有很多,单吴湖帆就见过三本。这些作品除了表达画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外,还反映出画家对子孙的厚爱,以及希望家庭禳灾祛邪、平安幸福的愿望。

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幅王时敏《午瑞图》,创作年代是丙辰年,即康熙十五年(),为其84岁时所画,与吴湖帆所见丁酉的三本作品创作年代相差18年。《午瑞图》的构图与这幅《端阳墨花图》不同,但与吴湖帆所见的其他两本类似——画面都是一把扎好的花束,别无其他器物,而这里介绍的这幅《端阳墨花图》在构图上属插花型——将花插在铜壶里。在古代花束型的绘画作品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文化意味都很一般,而插花型绘画作品则属于“清供”范畴,含有较深的文化意味。“清供”主要是指文人雅士在室内摆设供观赏的物品,一般有盆景、插花、奇石、古玩、工艺品、时令水果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增添厅堂、书斋的情趣。

在画法上,这幅《端阳墨花图》反映了王时敏讲究“士气”、追求“性灵”和“寄乐于画”的绘画思想与审美理念,与清初倡导的“仿古”“复古”“摹古”等绘画思潮不完全一样,它带有一定的写实性和崇尚自然的创作态度。此画在写生的基础上,运用了徐渭、陈淳、周之冕等人的画法,以大写意画芍药,表现出芍药花的浪漫;以双勾画百合,表现出百合花的高贵;以写意画艾叶、蜀葵,表现出艾叶的安静和蜀葵花的温和;以“勾花点叶”画夹竹桃、卷丹、山杜鹃等,表现出夹竹桃的禳灾祛邪、卷丹花的庄严厚重以及山杜鹃的清丽脱俗;以清丽的白描画铜壶,表现出铜壶的坚实与古雅。画家将所有元素组成一幅庄严、高贵、坚实、浪漫、祥和、脱俗的“端阳清供”,并将大写意、小写意、“勾花点叶”等画法相互融合,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感。

王时敏在用墨上灵活多变,充分体现了“墨分五色”的效果:画芍药花用墨内深外淡,反映出花的鲜艳与滋润;画艾叶用墨笔带水拖出,自然分出浓淡,再以浓墨勾叶筋,反映出艾叶的坚挺与变化;所有花叶或正面淡墨、背面浓墨画出,或嫩叶淡墨、老叶浓墨画出,皆穿插有致、层次分明,尤其是几朵双勾百合花,突破四周“墨团”的封锁,显得异常醒目,给画面增添了“活眼”,使得这壶插花气息贯通、充满生机。整个画面不仅体现了王时敏扎实的绘画功底、自然驾驭笔墨的能力,而且充分展现了其对传统民俗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reloms.com/afhzp/4319.html

冀ICP备2021020411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