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号:常青树茶业
▏作者:GaGa
众所周知,在年的天寒地冻之中,围炉煮茶突围而出,一举成为“茶界顶流”。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温暖,乃至越来越炎热,围炉煮茶的热度降下了许多。
无非是因为,炎炎夏日,煮一壶茶,简直是热上加热,远不如抱着香甜可口的西瓜、香瓜、哈密瓜,吃网上一个接一个的“瓜”。
于是,冷泡茶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冷泡全解请看:《冷泡茶一次说清!这个夏天奶茶店别想赚我一分钱!》)。近日,我还发现多了一个“围炉冰茶”,是围炉煮茶和冷泡茶的结合体。没尝试过,我就不做评价了。
今天只想跟大家聊聊夏天煮老白茶的那些事。
一、谁说夏天不能煮茶?
喝茶是没有固定形式的,只要你觉得好喝,喝什么、怎么喝都是对的。
别人不愿在夏天煮茶≠夏天不能煮茶。
之所以有人不愿在夏天煮茶,是觉得氛围不对,以及待在火炉旁大汗淋漓。
事实上,温热的茶汤,既暖身又暖胃还暖心,任何时候喝都非常放松。对我们离不开冷饮和空调的现代人来说更是如此,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再说——
夏天泡茶不也是喝热汤吗?
开着空调吃火锅的大有人在,开着空调煮茶就不行了?
二、夏天煮茶会不会上火?
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特别喜欢把两个词挂在嘴上。
一是“热气(上火)”,二是“湿重(湿气重)”。
这俩是十分玄乎的词,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不能明明白白地讲出它们的含义。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认为,夏天酷热,煮茶更容易上火。
首先,煮茶和上火没有直接、绝对的关联。
其次,煮特定的茶有时还能“灭火”。
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差异,就算身处同样的生活环境、摄入同样的饮食,其身体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比如,有的人一吃煎、炸、烤的食物就会爆发口腔溃疡或喉咙痛,有的人吃多少都没有任何不适。
又比如,经常熬夜的人,有的会痘痘长个不停,有的不长痘痘,但时不时地牙龈胀红发疼。
当身体出现上火的症状时,有人选择不管不顾,单靠身体的自我调节;有人选择摄入偏寒凉的饮食,比如有茶友给自己煮一壶老白茶,效果显著。
当然,也有茶友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一言以概之:虽然有的茶内含降火成分,但毕竟含量有限,不能百发百中,终究是因人而异。
如果经实践检验,你是夏天煮茶喝容易上火的体质,那就别这么干了;反之,想煮就煮!
▲年白牡丹饼三、煮茶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一般来说,无论喝什么茶,我们都更推荐工夫饮(热泡)。
这是最能全面体现每款茶个性的品饮方式。
煮茶,是让茶处于长时间的高温之中,其香气和滋味都会井喷式释放,这就导致茶的个性容易被掩埋。
不过,煮茶的优势也很明显——简单、方便、省时、省茶。
备至毫升的水,再备4至5克的茶,装壶里放电陶炉上煮,只需一刻钟,便能享四五杯香浓润甜、细腻醇滑的茶汤。
更有意思的是,容易操作,却不失风雅,能让人产生穿越时空与泱泱大唐对话的错觉。
这是因为,饮茶变成一件讲究的事,始于唐代“茶圣”陆羽煮茶。
虽然如今的煮茶不似从前那般繁复,但不失为一种非比寻常的复古。
▲唐代煮茶图示四、老白茶怎么煮比较好?
煮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泡后煮,二是直接煮。
对待老白茶,我建议是先泡后煮。
先通过工夫饮,用四五泡的时间,品鉴它特有的风采,体味它每一泡的变化,不论优点缺点,一览无余。
四五泡之后,香气和滋味都会消散一些,这时将叶底拿来煮,刚刚好。
采用1∶的茶水比,在水煮到80℃至85℃时投茶,待茶汤完全烧开后,转小火煮1至3分钟,再熄火焖泡2分钟左右,刚刚好。
第一壶出汤三分之二,余下的作为下一壶续煮的母汤,前后煮两或三壶。
这样一来,5克的老白茶,一茶两喝,一点儿也不浪费。
▲年牡丹王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愿你我都有美好的夏日饮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