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不以貌取人,福报才会越来越多

世界是建立在三大支柱上的:慈善,学习和祈祷,其中慈善最重要。

这是《塔木德》中讲到一个理念,它告诉我们:想要成功,想要获得福报,只有建立在善良,不断学习和与人为善,不带“有色眼镜”看人,也就是不以人的外貌和身份而产生不同的看法。

也只有具备宽容、善良和温和一视同仁时,才不会肤浅,更不会因为肤浅而看人“低”。

01“以貌取人”是最肤浅的做法

在《塔木德》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穿着普通的老妇人蹒跚地进入了一家高档百货公司,很多店员看她一身穷酸样,都对她爱理不理。

只有一位年轻人朝她走过来,然后毕恭毕敬问:夫人,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老妇人说:不用了,我不买东西,我只是来避雨的,雨一停我就走了。

而年轻人则为她搬来一把椅子,温和地请她坐下休息,直到两个多小时后老妇人才离开,而临走之前问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

只不过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过了几天后百货公司收到一位金融大亨的信,指定那们年轻人为代理人采购一大批的订单。

原来年轻人服务过的老妇人,竟然是金融大亨的母亲,这件事也令年轻人的福报满满,不仅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在此次业务中大放异彩。

而对照当时其它店员不屑一顾的做法,年轻人无意的善举和并不“以貌取人”的做法,为他赢得了丰盈的人生,正可谓肤浅的人终究是平凡,而心怀善良和利他之心的年轻人却福报满满。

02你如何待人,人就会如何待你

从年轻人对老妇人的事件上,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你如何待人,人就会如何待你。

也可以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别人好,别人心中自然明了,但如果对别人心怀恶意,即便别人嘴上不说,心中也会有成见和看法。一旦遇到事时,矛盾和冲突就会凸显出来。

有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或困难时,会感叹世态炎凉,觉得自己没人帮?可是大部分人都忘记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平时帮过别人吗?如果总是索取,又从来没想过帮助别人,那么遇到事时,又想得到别人帮助,岂不是异想天开?

第二,平时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如果平时从没联系和来往过的朋友,一遇到事便想起到要朋友无私帮助,朋友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第三,平时有利他之心吗?我遇到一个人,从来都没有为我考虑过,但一有事首先要做有利于对方的事。只不过凭什么呢?既非亲非故又没有任何往来。

所以说人和人之间,无论是交往,还是合作,都在于“礼尚往来”,也就是你帮我,我帮你,我们相互尊重,这才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如果总是一方付出,另一方只知索取,那么这种关系不可能长久,因为“谁都不傻,吃一次亏就算了,总不能次次吃亏”。

所以说,想要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想要别人怎么待你,你就要首先学会如何待人。

03想要获得福报,就要保持宽容与美好的心灵

那么我们如果想得到福报,该怎么办呢?

《塔木德》认为: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但同时世界也是公平的。也可以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也告诉我们,当我们怀揣着一份善良与利他之心时,就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当然我们所谓的利他之心以及善良也是有底线的,比如像那些“不知好歹”和“恩将仇报”的人,如果被伤了也不必愤慨,保持远离就是了。

也可以说当我们怀揣着一颗不计较的心,又做着有底线的选择时,本来就是一种福报,可谓是“善良有底线,利他也要有锋芒”。

但要相信大部分人都是生性淳朴善良之人,所以尽可能多地去付出自己的微笑,自己的善良与宽容,这不仅让我们内心获得满足与愉悦,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福报。正可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当我们心中想的都是美好的事情,都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在世界中撒下温暖的阳光,福报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更多智慧选择,更多人际关系和谐法则,想要获得幸福与福报的方法与路径,点击《塔木德》,跟犹太人一起变智慧和财富。

所以,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的幸运与福报,既不要“以貌取人”看人低,也不要戴“有色眼镜”识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越来越美好,生活也会越来越幸运。

今日话题:面对以貌取人的做法,你觉得讨厌吗?欢迎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reloms.com/afhhy/3149.html

冀ICP备2021020411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