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张浚二三事弃军败逃成名将,萎人

失耕园前天来源/良人阅读作者/丁良玉

读史喟叹之张浚二三事

如果百度张浚这个人,会看到“南宋抗金名将、名相、民族英雄、学者、汉留侯张良之后”的介绍。事实果真如此吗?尽管他通过后期在南宋的乱局之中摸索成长了,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改变不了他秉性的猥琐与可耻的历史属性。后人文天祥对他的评价:“卓哉魏公(张浚),相国惟忠,名标青史,垂裕无穷。”显然,文天祥是并没有窥其全部而冒然结语的;乾隆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张浚富平之败,心虽可原,然失律之罚不可逭(huan,逃避的意思)也。”其实乾隆对他的评价算是云淡风轻了,看看史书的记载才真的是让人“靓瞎眼”。

一、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末年之腐朽,决不是我们以常规思维可以想见的。历史的真相从来不会在小说里。

宋徽宗赵佶宠信宦官。以蔡京、朱勔、梁师成等为首的宦官集团不顾民生调零而大兴土木伺机敛财。最典型的案例是在苏州和杭州设置“造作局”、“应奉局”,大规模掠夺民众财富。大量的船只通过运河往开封运送,每十船组成“一纲”,前后相连,称为“花石纲”,宦官从国库支取款项“自己”买“自己”,不给民众分毫,致使民怨沸腾。

赵佶迷信道教,凡是道士均可领取国家奉禄,国家入不敷出便开始大量发行钱币。人民不堪其负,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公元年的宋江水泊梁山起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经过3年的折腾最终还是投降朝廷了。这一时期女真族在东北兴起建立金国,一举灭掉宋王朝北边的辽(辽就是与北宋经过40年战争,于年1月定立澶渊之盟,北宋割燕云十六州给辽并每年给“岁币”),又在年攻破开封掳走赵佶,宋把给辽的“岁币”给金国。赵构继位把年定为“靖康”元年。岳飞这一年23岁,还是个不见经传的下级军官。他后来写下的《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就是指金国掳走赵佶这件事。

二、张浚得宠

金人数次南侵,赵构日夜思想如何投降苟活和如何逃窜。年逃至杭州。三月初五被苗傅等军官组织哗变幽禁起来,立其不满三岁的儿子为帝,由宋哲宗赵煦的废后孟氏垂帘听政,并宣布从三月十一开始变年号为“明受”。本文主人公张浚就是从这里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

“杭州哗变”可谓快天下人心,纾人民怒气。但文官张浚骨子里的奴性泯灭了良知,号召联络韩世忠等军官“勤王”,四月初一攻克杭州给赵构复了位。“明受”年号经历了20天就不复存在了。大宋人民的命运从此万劫不复。赵构在八月份写给金国将领粘罕的“乞哀书”中有这样无耻的话:“金征宋,大国征小邦,譬孟贲(古代大力士)之搏僬侥(朱儒小人)耳。天网恢恢,何将安之?朝夕諰諰然(xi,忧惧的样子),愿削去旧号,期阁下见哀而赦己也...”一代帝王竟下作至此,简直可以让读者痛不欲生。即便如此,金人竟对他的献媚不予理睬。

赵构面对投降无门也只能间或思谋些抵抗,但他骨子里还是非常渴望得以乞降的,这从他后来在年10月接见早已投降金国又间谍回来的秦桧以后所说“喜得连觉也睡不着了”的话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的金国占据河北,在山东用投降的刘豫建立汉奸伪政权,国号齐,对关中地区未及涉足,很多有识之士提出迁都长安,关中民风彪悍,兵源精良,地势有险可据,但赵构不为所动,只醉心于扬州和江南的富庶。几年前70多岁的老将宗泽曾写过24封书信劝他迁都,但他理都不理,以至于宗泽含恨而死,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过河,过河...”这是何等的凄凉与悲壮!让我想起不知道是哪位官人曾经吟诵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虽然无甚关联,但怡情于风物却是一致的。

三、曲端因言获罪

年,有一名将官叫曲端,面对朝庭不肯迁都长安而写诗讽刺:“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不幸的事发生了,就是这两句诗被张浚定为“指斥皇帝”之罪而残忍杀害。历史上因言获罪致死的案例不胜枚举,延安时期北大毕业学生王实味在延安写了一篇《野百合花》获罪入狱,年7月1日被砍头(年平反),可他可怜的妻子刘莹(王的北大同学)年才获悉,30年的岁月里一直苦苦找寻着丈夫,上演了现实版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令人潸然泪下!

四、入主川陕

张浚毕竟是有些头脑的人,他思谋着关中地区四塞为固,攻守皆有其凭,便打开了小算盘,据关中可窥川属,在川属可以龟缩偏安。于是他便向赵构主动提出自己带兵去经营关中。由于他有勤王之功于赵构,赵构对其言计听从,委以川陕宣抚处置使,并授他“便宜黜陟(chuzhi,官吏的升迁)”的大权,结果他在去往关中的路上便开始“便宜黜陟”了,对沿官吏按亲疏撤换趁机敛财。

张浚抵达兴元(今陕西汉中)后,让幕客(秘书一类)代自己作了一篇祭诸葛亮的文章,拿到定军山孔明墓祭奠,表示这次出兵的意义如同当年诸葛亮北伐中原。这简直比东施效颦恶心一万八千倍左右。张浚是不是一个浮夸才疏的人,看看他是如何指挥与金人的富平会战就知道了。讲富平会战以先还要说他曾经做下的一件好事。

五、明州惨案

年11月,张浚镇守明州(浙江宁波),经过苦战勉强打退金兵,又担心金兵卷土重来,便于年一月初三(即大年初三)带领士兵弃城而逃,过了城外一道浮桥后命兵士毁掉浮桥,不允许城内百姓随他们逃难,结果金兵进城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几乎无人幸免。

六、富平会战

年,张浚到达关中后,集陕西的人力物力于耀州(今铜川)的富平县,军队20万人,战马7万匹,金银钱帛粮食堆积如山,并且还有多方运送钱物而来的车辆不绝于道。九月份张浚现场视察,见如此盛况便志得意满立即妄言:“看来,这次战争打起来以后,就可以一直打到幽燕去了!”此时的金兵驻扎在下邽(gui今陕西渭南北边)境内,与富平宋军只隔80里,而金军主帅类宿还未到岗,宋军的军官里有人主张实施偷袭,但张俊的“腐儒(儒家仁义)”毛病犯了,不同意偷袭,而决定投递战书约期会战。真不免让人犯疑,他怎么就不想想宋襄公是怎么被擒的?其实张浚骨子里是感觉对胜利有绝对把握的。接下来下了几次战书金兵都不予理会,张浚认为类宿不敢应战便更加嚣张起来。在军营前张贴大字报:“有能活捉到娄宿的,即使是普通士兵,也将授予他节度使的高官,并且赏白银一万两,赏绢一万匹。”类宿对张浚的挑衅立即做出反应,他把军队前移,与宋军形成对垒,并且也在军营前张贴了大字报:“有能活捉张浚本人的,不论是谁,赏驴一头,布一匹。”这是多么大的蔑视与讽刺!

张浚感觉必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宋军数倍于金军;二是宋军阵前是一片宽广的芦苇塘,金军主力是骑兵,非常不利于冲杀。没想到类宿观察了宋军的营垒和地形后认为宋军不堪一击。类宿挑选三千骑兵,派猛将哲阖率领,以最快的速度用沙袋在苇塘中填出一条道路,三千铁骑猛冲而至,宋军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迅速陷入惊惶的混乱之中。再看此时的张浚,首先乘马迅逃,紧接着就是全军溃散,金军大军掩杀上来却并不追赶,将那堆积如山的金银钱帛收入囊中。张浚一直逃到秦州(甘肃天水),从此,关中也被金国划归伪齐政权统辖了。

七、写在后面

金人在富平会战中的“沙袋铺路”手段不可谓不强悍。没想到80年后的年在与蒙古军队野狐岭战役中,成吉思汗也是用这一战术段打败金国将领独吉思忠的。

历史总是不乏令人喟叹事!张浚关中逃跑的路是走完了,但他还在南宋政权飘摇的路上挣扎沉浮了34年才到了其生命的终点。爱国诗人陆游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样“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诗句的。百度的资讯取材来自于正史记载,南宋这样的软蛋政府又怎能让人相信它记载的真实性呢?相信历史上有过很多并且还会不断地出现很多张浚、牛浚、马浚一类的“萎人”。

我仿佛看到了印度洋的暖风抚动藏南美丽的森林;又恍然听到乌苏里江的呜咽正传向东方。

年11月4日/昆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无。

(编者向丁良玉先生讨要作者简介,丁先生以“农夫之子,何以有简介”答复,其平实自谦之气跃然眼前,令编者感佩之余,不复启口。然退思之,寸有所长,某为蒙懵作者,尚且附庸风雅,自拟简介,虽示拙于外,仍略掺珠玉于内,自彰之意,其实有之。故平实至极者,其惟丁先生乎!丁良玉先生为山东人,长住昆明,其表则公司老板,其里则学中高人,数十年间略尽诸子百家著作,且于中颇有心得。工诗词、古文,常著以自娱。创设“良人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reloms.com/afhhy/22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