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长沙市民上街送别
菊花断货……
5月22日下午,医院门口上百市民自发聚集在一起众人鲜花送别,齐声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从长沙芙蓉路到营盘路
袁隆平院士灵车经过之处
车辆鸣笛送别。
还有市民在悼念现场喊道:
“我一定好好吃饭,用功读书!”
医院门外,
人们摆满鲜花,
还有网友发现,
有人拿来3捆带着泥土的水稻……
这是他留给人民的馈赠,
也是人民给他的践行礼。
很多人说,
看到这一幕,
眼泪完全绷不住了……
据报道,
长沙花店的菊花、百合、满天星
等已经断货!
网友呼吁,
好好吃饭,就是对袁老最真挚的缅怀,
千万不要再去摘水稻做花束。
22日晚,夜雨潇潇,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更是鲜花如潮,灯火长明。
虽然中心大门前有人值守,
但对络绎不绝前来吊唁袁老的人们,
并不阻拦。
巨人远行,精神流芳。
当我们遥望星空,
编号为的“袁隆平星”,
依然闪耀。
在袁老的母校西南大学,
同学们在袁老抱着稻穗的塑像前
献花默哀。
袁隆平像前的花,
从最初的几束,
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围成了一片花海。
袁隆平曾在博学中学
(现武汉四中的前身)
度过了他难忘的少年时代。
5月22日下午,
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后,
该校师生深感震惊、纷纷哀悼.....
武汉四中学子悼念“老学长”:
再走“隆平路”多了一份忧伤。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发文悼念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自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我国水稻亩产大幅度提升,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还在亚洲、美洲、非洲等众多国家大面积种植,为消除世界饥饿与贫困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的离世是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损失,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联合国: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表示,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尽管袁隆平离开了人们,但他所留下的遗产及结束饥饿的使命将持续下去。
“医食无忧”组合再难同框,钟南山为袁老献上缅怀之辞。
1
隆平大哥:
我的挚友!
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
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
钟南山
病危之际,还在惦记着杂交水稻
22日,新华社报道了袁老的最后时光:
1
医院病房的橘色灯光下,合上双眼的袁老遗容安详平静,3个儿子给老人家盖上红绸毯。14时许,在家人陪伴下,袁老的妻子邓则进入病房,坐在一把椅子上,静静地陪着袁老遗体,面容悲戚。“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
据新湖南消息,根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的遗愿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23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
永远缅怀,永远致敬!
编 辑
张 琪
审 核
姚 雪
值班编委
姚 雪
来 源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新湖南、星视频、重庆广电-第1眼、湖北日报、微博
封面新闻等(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全文)往期推荐:默哀!又一巨星陨落!痛惜!袁隆平院士逝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青春湖北]投稿邮箱:youthhub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