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云南人的年俗大盘点澎湃在线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xxzywj.com/
                            

相信很多人

都听过这首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童谣在唱什么呢?

对,就是“年俗”!

严格意义上的春节

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

腊月二十三

俗称“小年”,古时迷信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现在还有很多的地区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这一天祭祀灶王爷是希望灶王爷能够上天后在玉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从而让自己的家庭风调雨顺。

腊月二十四

是掸尘扫房子的日子,也就是大扫除,一方面扫去过去一年的晦气祈求来年好运连连,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大扫除,为信念迎接客人做准备。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按现在理解就是做豆腐储备过年吃。传说这一天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可以表示自己的清苦,从而获得玉帝的同情,来年能够得到玉帝的赏赐。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会把自己家养了一年的猪杀了,当作自己一年的酬劳,也为过年做充分的准备。

腊月二十七

宰年鸡、赶年集,置办年货。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上街赶集,宰鸡买鱼,开始不停的补充过年所需的食材。

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在这天,各家各户都会开始蒸馍打年糕,古人在最初的时候是用桃木作为辟邪之木树在门前,后来被红纸对联所替代。

腊月二十九

上坟请祖上大供。这一天是上坟祭祖的日子,各家男丁带着家族后背去给先人添坟烧纸放鞭炮,给祖宗送过年钱的日子。

大年三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这一夜是守岁之夜,辞旧迎新的日子,每一家都会守在家中等待跨年之时。

大年初一

金鸡报晓,拜年要压岁钱的日子。这一天是一年之初,也是女娲造人的鸡日。晚辈要穿上新衣去长辈家中拜年贺岁,长辈在晚辈拜年后给晚辈压岁钱以图吉祥。

大年初二

金吠报春,狗日。亲眷家人去拜年,东家要把自己准备的饭菜摆出来款待亲人。

大年初三

肥猪拱门,女婿女儿回娘家。这一天是给女儿和姑爷回家的日子,姑爷带上礼物到岳父岳母家给二老拜年,表达自己的孝心。

大年初四

三羊开泰,羊日。灶王爷回人家查户口的日子。这一天要迎回灶王爷,一家人都要在家中等着灶王爷查户口。

大年初五

艮牛耕春,牛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

马到成功,马日,沥酒拜街中。各家各户开始送穷,这一天是送穷*的日子。

大年初七

人寿年丰,这一天是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注重人,安顿身心健康,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

放生祈福之日。这一天是众星下凡之日,各家各户要制作小灯点燃来迎接众星。

大年初九

玉皇天诞日。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作为主宰天地的神灵,人们要举行祭典庆贺。

大年初十

祭石感恩,古时吃面全靠碾盘,所以这一天是祭祀石碾的日子。

正月十一

祭奉紫姑的日子。紫姑是古代弱女子的守护神,所以在这天很多的贫苦女子来祭奉她,乞求保护。

正月十二

搭建灯棚。元宵节快到了,要为元宵节赏灯做准备。

正月十三

灶下点灯。预放元宵,从这天开始,街道巷陌开始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

临水娘娘诞辰,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十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

元宵赏灯之日,又称元节、元夕或者灯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吃汤圆、赏灯、猜灯谜。这一天的结束也意味着新年的结束,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动。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今天

小编整理了一下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

云南人每天的“讲究”

给你讲讲咱们的“年俗”!

除夕前

扫尘

坐标:曲靖、大理

打扫卫生,是全省各地人家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在大理,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在曲靖,各家也有“扫尘”这一项,年三十前,用长长的竹子做成扫帚,将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擦窗户、清洗衣物被盖、橱柜、碗柜等边边角角。所有的“扫尘”工作都要除夕前完成,以整洁干净、清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杀年猪

坐标:曲靖、腾冲

杀年猪是过年不可少的。腊月开始到除夕当天都有人家杀猪,图的就是过年吃口新鲜肉。在曲靖杀年猪是需要看日子的,选一个和家里人生肖属相不同的日子。

在腾冲乡村间,杀年猪、吃杀猪饭、挂香肠、腌腊肉也是节前的隆重活动。那是村民们对自己辛劳一年的自我犒赏,也是联络亲朋好友感情的一种方式。寨子里轮番上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盛宴,流淌着浓浓的乡情与亲情。不仅要杀年猪,家家户户也要舂粑粑,并把粑粑做成各种颜色。

插花

坐标:丽江

年货家家备,但有些年货却讲究个新鲜,例如丽江人喜欢在过年期间买的山茶花。

春节临近,气温回暖,是茶花正盛时,许多丽江坝子周边的村民,上山采来或含苞欲放或开得正好的山茶花,一大早赶到市场,趁着早市卖起了野山茶花。

年前到忠义市场里买山茶花,已然成了丽江人的一个习惯,这样的习惯存在了多久大多记不清了。野山茶花分八九枝为一把,用草绑好,一把把放在背篓或者地上,随人挑选。售价5元一把的山茶花很受欢迎。

吃米花糖

坐标:保山

每年春节前夕,保山施甸县的每家每户都有买米花糖吃,用米花糖装点供桌的习惯。施甸的米花糖呈圆形,个头有大有小,小的如核桃,大的似皮球。过节前家家户户用簸箕装上大捧大捧新做的米花,再将一个个大小各异的米花糖点缀其间,红*蓝绿在白色的衬托下尤为醒目。

大年三十

铺松毛

坐标:楚雄

在楚雄,铺松毛是当地的主要年俗之一,象征新的一年清洁平安。年夜饭准备上桌时,大人和孩子在地板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青松毛,年夜饭就放在“松毛桌”中间,全家人围着香喷喷的饭菜在青松上席地而坐,在清新的气息中享受着美味的年夜饭菜。饭后,收拾掉碗筷,松毛地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铺好的青松不能随即清理掉,而是在春节期间累积使用,很多人家会延续到正月十五才统一清除。

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护森林意识提高了,现在一些人家不再铺青松席地而坐了,只是象征性地挂一枝松树枝在门头,或者撒几根松毛在餐桌上就代表了地上铺松毛的习俗。

贴春联

坐标:丽江

春联、迎春门贴、福字……农历新年,家家户户都会换上红红火火的春联,守护家宅的门神也必定有。而在丽江古城的纳西人家,春节贴春联时,上门的不一定就是门神,花鸟鱼虫的年画,也会成为纳西人家的迎春门贴,不仅好看,元素内容的不同,也体现了主人家的喜好。

早洗脚

坐标:昌宁

洗脚,这是每个人每天晚上都必须做的“功课”。但在昌宁,大年三十这天洗脚,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昌宁大年三十晚上洗脚讲究的是个“早”字,只有早早把脚洗干净,第二年才能去哪里做什么、吃什么都能赶得上,不会迟到。这其中,蕴含着人们勤劳质朴的追求,意思是要把一年的劳累、尘埃洗去,第二年才能轻快地去劳作、去生活。

当然,这“早”也是有讲究的,没吃年饭时洗是不算的,只有吃完年饭洗才算数。于是,在昌宁的大年三十就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吃完年饭后,一家老小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打一盆热水洗脚,特别是孩子,即使平时吃饭不认真洗脚拖沓的,也会快快地吃完饭去争着洗,唯恐落在了别人之后。

人们一边洗,一边还不忘念那句流传了千百年的老话:“年三十晚早洗脚,处处到到都赶着。”

逛文庙

坐标:红河

在建水,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特别多,在挖掘历史文化传承的同时,一些新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民俗,最典型的就是建水文庙年三十免费开放,家有读书人的人家,家长领着孩子到文庙学习文化。

儒家传统文化的成童礼、开笔礼、成人礼,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到文庙内穿古服、行古礼、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到清朝时滇南“高考中心”学*考棚景区体验当年科举考试时的实景,之后再登上朝阳门,象征着金榜题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大年初一

请春客

坐标:丽江

纳西族过春节,春客属众多环节的极为特色的一项。纳西族请春客的风俗由来已久,能从大年初一请到元宵节。“春客”都是在自己家里做,除了家家户户必有的猪头肉、公鸡肉、火腿、鱼等荤菜和百合、山药、*韭菜、莲藕等素菜外,每家每户都会拿出自己的招牌菜招待亲戚。家族庞大的纳西人家,在家里吃了年夜饭后,不少人家都不用在春节期间做饭了,天天排得满满当当。

“春客”的菜肴是传统的八盘四碗,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八盘示意全家团团圆圆,四碗表示四季发财,图个大吉大利。

做春客是小朋友最高兴的日子,能遇到许多同龄小伙伴,大人们的压岁红包也选择在春客时发,因为这个时候人来得齐,于是春客日也成了孩子们翘首企盼的日子。

吃汤圆

坐标:曲靖、昭通、昌宁

曲靖的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或者挂面,不吃饺子。吃汤圆或挂面寓意合家团圆,甜甜蜜蜜,福寿绵长。一些人家在新旧交替之时有在家门口放甘蔗的习俗。春节前,曲靖的农贸市场和年货街上,一根根甘蔗堆成了小山,人们会买上两根扛起就走。甘蔗尾部要带一点根须,顶上长长的绿叶也不能去掉。到十二点除夕钟声敲响时,要把甘蔗叶朝上根朝下地放在门后,预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两根甘蔗则代表好事成双,甘蔗象征着步步高升和一年从头甜到尾。

在昭通,初一早晨也要吃汤圆,当地汤圆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甜酒汤圆;另一种是包心汤圆,就是将猪肉、冰糖、红糖、花生、芝麻、柑子皮粉末做包心,在外面包上糯米粉,汤圆为圆形,有别于镇雄县三角形状的汤圆,寓意为“圆满”“团圆”。当地人还要灌制香肠,炒米花糖,炸包谷花,熬麻糖,做豆腐包子。

在昌宁,汤圆不叫汤圆而叫“汤团”,用事先准备好的糯米“压面”自己搓制。除了没有“心”的小汤团,还要做里面加入红糖“心”的大汤团,无论是大汤团还是小汤团,都要做得滚圆饱满,象征着人们对团圆幸福的追求。

讨彩头

坐标:大理

大年初一,在大理下关城区,老下关人习惯到苍山斜阳峰下的将*洞感受学习“将*老爷”的英勇。从庙中带回一小捆扎着红纸的小柴捆,象征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将*洞里的将*李宓,是曾率10万大*攻打过大理两次的敌人,战败后自沉西洱河而死,当地百姓将其奉为本主,希望化解仇怨,永续和平。

白族妇女会到遍布苍山洱海之间的寺庙讨个彩头,愿家宅平安,六畜兴旺。鸡足山每年大年初一,都会迎来规模宏大的“朝山会”,数万名群众登顶鸡足山看风景,观祥云;山下祝圣寺旁的“香会街”,也会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赶会活动。

大年初二

祭奠先人

坐标:文山、昭通、曲靖

在文山、昭通、曲靖宣威等地,有春节祭奠先人的习俗。祭奠时间一般在初一至初三这几天,全家一起上山扫墓。亲人已亡故多年的,则选择初二或初三全家扫墓。

接姑娘

坐标:昌宁

在昌宁人嘴里的“过年”,指的是初二、初三把嫁出去的姑娘和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吃饭,如果过年没人来接自己回去,会感觉很没面。过去,从初二一大早开始,一家人就会分头出动,背上粑粑、白糖等去“接姑娘”,只要是自己家嫁出去的,无论老小都得接到,还有未过门的媳妇也要由未婚夫亲自去接。把人都接回来后,先来一碗米花糖水,然后一起烧粑粑、吃果碟,大人聚在一起忆过往话未来,小孩子则聚一起放炮打陀螺不亦乐乎。

当然,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许多时候,“接”被电话代替,被“接”的人范围也扩大到了亲戚朋友,但这个仪式,依然与昌宁人的春节相依相伴。

大年初四

本主节

坐标:大理

白族本主节,是白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风俗礼仪传承千年古风,堪称大理白族民俗一绝。在大理,每个白族村落都有自己的“本主节”,白族本主多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人物,忠臣孝子,民族英雄或在某些方面有功于人民的真实人物,人们感其事迹,尊崇英雄,学习英雄,奉为本主,各个村落过节的时间也各不相同。

大理市大建旁村每年迎本主的日子就在大年初四,上万名当地村民和游客用木车拉着本主塑像沿街游走,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已成为当地最负盛名的一项春节民俗活动。

“转牛头”

坐标:昌宁

农村人是没有假期的,只有过年的几天,才能享受难得的休闲,但也不可能享受太久,从初四开始又该开启一年的忙碌了。在昌宁,开始农耕忙碌也有一个重要仪式,叫“转牛头”。

“转牛头”一般选在初四或初五的早上。这一天,家里的男劳力就会驾起最听话的耕牛,找一片没种小春的闲地,去犁几转地,表示这一年农耕劳作的开始。把牛驾好后,要先让牛的头向着地块的外面,在牛面前摆上果品“三牲”,敬拜后,唱着牛山歌让牛转过头,象征性地犁几沟,然后放了耕牛,给它喂最好的草料。人们认为只有这天转牛头顺利,才能一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粮食丰收。过完这一天,昌宁人的年就算过完了,于是便开始一年的劳作。

正月十五

棒棒会、古城灯会

坐标:丽江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纳西族的“棒棒会”,纳西人购买、更换生产工具,买卖交易热闹非常。曾经的棒棒会以农具交易为主,现在的棒棒会有了更多的新元素,成了丽江一年当中最大的花市,从茶花、兰花、菊花等花卉,到樱桃、香橼、苹果、梨、桃等果苗,都可以在棒棒会买到。

元宵灯游会是春节里的重头戏。晚上各家做灯笼悬挂在家门口,老少纷纷出门赏灯。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手提各式各样的花灯行进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犹如星河被搬到了人间,嵌在了这千年古镇里,亦幻亦景,这无疑是丽江古城一年中最浪漫的时刻。

这些年俗活动

都含有许多美好的祝愿

在此

小编也祝福大家

福气多多,快乐连连

万事圆圆,微笑甜甜!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编辑:飞云

原标题:《云南人的年俗大盘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reloms.com/afhhy/2203.html

冀ICP备2021020411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