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诊疗肘管综合征看完这篇你就懂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

肘管综合征是上肢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Feindel等于年首次提出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尺神经沟处受压而产生的神经压迫、损伤性病变,其主要表现为手肌肉萎缩、无力及手尺侧麻木。尺神经在行走过程中有多个潜在的卡压部位,但是最重要的部位是在肘关节。

患者常见的症状是尺神经分布区的麻木、手内肌的萎缩和无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中、重度的需要手术治疗。该病手术治疗的术式多种多样,选用何种术式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Zhen

Duan

01临床表现

肘管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为患肢尺侧环、小指皮肤和手背尺侧皮肤的感觉异常,随病情加重皮肤感觉也明显减退。晚期临床表现为骨间肌、拇收肌和蚓状肌等肌肉的无力,最终可导致特定姿势的手部畸形,如Wartenberg征、Froment征、爪形手等。

爪形手

临床上尺神经刺激测试包括敲击尺神经沟(Tinel征)和肘关节屈曲试验,还有肱骨内髁后方尺神经稳定性评价。

Tinel征

02影像学检查通过肘关节X线检查,有时可能发现肘关节出现骨关节炎的表现,或者发现尺神经沟内出现骨赘,也有可能发现肘关节不稳或者畸形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尺神经卡压。03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中可判断尺神经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在神经病变早期即有较高的敏感性,在术后随访中亦作为判断疗效的关键指标。但是,神经电生理检查不能提供神经及周围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和病因的诊断。04高频超声检查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进步,通过测量神经横截面积、回声变化、有无异常回声、肿胀率、血流情况及压平比等指标可直观判断神经形态学变化及有无异常解剖结构,还可帮助确定神经压迫的病因。此外,高频超声检查对囊性肿物敏感性较高且具有直观、无创、操作简单、可反复检查等优点,可作为肘管综合征常规检查手段。05MRN检查MRN能直观显示神经异常及局部肌肉失神经的变化,还能评估神经卡压点及神经周围解剖结构的改变。正常神经在T1WI和T2WI上与骨骼肌信号相同,脂肪抑制影像上呈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走行自然,神经束大小一致,周围环绕脂肪界面。因神经卡压时压力作用于神经外膜,使血管受压,血流缓慢,导致血-神经屏障破坏、微循环障碍,发生神经内水肿,然后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外膜增厚,故T2WI信号改变是判定周围神经损伤及其程度的主要依据。但该检查费用高,对设备及操作要求也较高。

Jian

Bie

肘管综合征因为涉及神经,经常需要与多种常见病相鉴别,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01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容易与肘管综合征混淆,但颈椎病主要以疼痛或麻木等为主,疼痛往往会向上臂及前臂内侧放射,椎间孔的挤压试验可以诱发疼痛。02Guyon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此病由尺神经在手部的Guyon管受压所引起。Guyon管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小鱼际肌、骨间肌以及蚓状肌萎缩,形成爪形手畸形。但尺侧屈腕肌及环小指指深屈肌肌力正常,Guyon管处压痛。03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经常伴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障碍及锁骨下动脉受压的症状与体征,同时也可能伴有其他神经损伤的表现。

Fen

Xing

良好的分型是治疗方法选择的关键。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分型有McGowan分型、Dellon分型、沈城分型和Osborne分型。但是这些肘管综合征的分型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特别是没有重视神经电生理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重要性。因此顾玉东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方法。

Zhi

Liao

一、保守治疗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改变行为习惯、夜间夹板固定、肘垫、物理治疗(超声波、脉冲信号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

夜间夹板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5°、前臂中立位可减轻炎症反应。NSAID和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经保守治疗,约50%的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若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经严格保守治疗动态观察1个月无效,出现手内在肌萎缩及中重度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均应改行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01尺神经原位松解

尺神经原位松解手术是沿肘内侧面找到尺神经筋膜结构并对病变情况进行松解。该方法是通过肘部的内侧面的小切口进行手术的,直接找到尺神经,不改变尺神经的走行。此手术相对简单,能快速解除尺神经的压迫情况,其具有效果较可靠、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避免了对周围组织的分离减少对尺神经血运的破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此术式适用于病程短而仅有感觉异常且没有肌肉萎缩现象的患者,也适用于肘关节屈曲时无尺神经的滑脱及无肘关节畸形的患者。不适用于肘管内存在占位病变、创伤后形成瘢痕增生、尺神经脱位或半脱位的肘管综合征的患者。

02尺神经前置术

国内外最常用的几种尺神经前置转位术式:2.1尺神经皮下前置术将尺神经游离后绕过内上髁置于肘前,在屈肌及旋前圆肌上方游离皮下筋膜,制成厚2.0~3.0mm、长宽比例为1~1.5∶1的筋膜瓣,将尺神经无张力置于筋膜瓣中,筋膜瓣边缘折回作横向缝合,瓣内可容纳一指大小容积隧道,避免尺神经悬吊后卡压或滑脱。但皮下软组织的广泛游离对尺神经血供影响较大,松解局部的尺神经缺血可能是导致术后患者一过性神经刺激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目前,该术式是治疗肘管综合征最常用的术式。2.2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常规显露松解尺神经,将旋前圆肌及屈肌表面的肌筋膜层游离后将松解的尺神经前置于其内,或将尺神经置入将筋膜翻转缝合成的瓣膜管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尺神经皮下前置后因位置表浅而受到损伤,当肘关节在屈伸活动时尺神经在筋膜管道内滑动,避免了在皮下前置时因伸直位对尺神经造成的牵拉,且尺神经在管道内滑动不易造成滑脱,且肌筋膜周围丰富的血运对尺神经具有营养修复作用。2.3尺神经肌间前置术将尺神经置于旋前圆肌上设计好的浅沟内并用浅筋膜将其覆盖。有学者认为该方法可以使神经周围的肌肉等组织保护尺神经,使尺神经置于新鲜的软组织床,并对屈肌损伤较小。也有研究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方法使神经变得更为表浅,容易受到损伤,创伤较大,尺神经因肌间瘢痕的形成易导致新的神经卡压症状,因此该术式在临床中较少应用。2.4尺神经肌下前置术该术式最初由Learmonth提出,缺点是有可能造成屈肌肌群肌力降低的问题,且该术式出血多、造成术后神经床瘢痕化,易发生瘢痕粘连,使神经失去适应肘关节活动伸展性,术后并发症较皮下前置术高。后经Dellon改良将尺神经牵至正常的肌间隙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瘢痕粘连,但术后在尺侧腕屈肌表面、臂内侧肌间隔等处可能形成新的卡压而需要二次松解手术,目前该术式较少使用。03肱骨内上髁切除术此方法需显露分离并切开尺神经支持带充分暴露肱骨内上髁,切除内上髁后适当游离并松解尺神经,该术式与原位减压相比获得了最小范围的尺神经前移,并能有效缓解尺神经的紧张。但由于该术式需切除肱骨的内上髁,而切除骨质的大小很难控制,所以目前在临床中使用较少,仅在一些内上髁过度增生的病例中使用。

04内窥镜下尺神经松解术

该技术应用中具有以下优点,如手术切口小、创伤轻、减压彻底、并发症少、疼痛轻、瘢痕轻、术后恢复快等。在术中可以准确的游离尺神经伴随的血管,可使尺神经及伴随血管同时前置,确保了尺神经的血液供应,同时对于尺神经干及其分支进行适当分离,能有效保护尺神经分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可以准确把握尺神经的损伤程度,能有效的治疗尺神经压迫疾病,目前正逐渐受到医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reloms.com/afhzz/1234.html


当前时间: